“活著的世界遺產”
——穿越千年看大運河④
古老的大運河不僅帶來了舟楫之便、灌溉之利、魚蝦之裕,也促使嘉禾人民用生命智慧在航道上興建了眾多水利設施,嘉興段運河上曾有長安閘壩、杉青閘、石門堰、陡門堰、車口堰、六里堰等較為完備的閘壩節(jié)制系統(tǒng)。
詩人過閘壩時常常作詩留念,800多年前的南宋王朝,從吳縣出來的范成大中了進士,從吳縣前往南宋都城臨安,“水陸要沖”長安是必經之地,途經長安閘壩的時候,他驚嘆于當?shù)氐姆睒s,于是寫了一首《長安閘》:“斗門貯凈練,懸板淙驚雷。黃沙古岸轉,白屋飛檐開。是間袤丈許,舳艫蔽川來。千里擁孤隧,萬馬盤一坯。篙尾亂若雨,檣竿束如堆。”
長安交通樞紐地位的形成并非偶然:由于錢塘江的漲沙沖刷,海寧靠近錢塘江一側的地勢增高,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以杭州西湖為水源的上塘河水位較高,屬于東苕溪流域的崇長港水位較低,兩者間落差1.5米到2.0米,所以分為上河(上塘河)和下河(崇長港)。
新版《長安鎮(zhèn)志》主編高建林說,唐宋時期,為了處理上河、下河之間的航運、水利問題,便在長安先后修筑了長安壩、長安三閘。北宋時期,日本僧人成尋在《參天臺五臺山記》中的翔實記錄,說明長安壩和長安三閘,在北宋后期已經同時并存:過閘時,采用三閘次第啟閉的形式;翻壩時,采用畜力牽引、轉動轆轤的形式。
北宋末年,長安開浚兩澳,長安閘啟用“三閘兩澳”系統(tǒng),成為江南運河上科技含量很高的復式船閘。元末以前的長安航道是江南運河漕運的主航道,之后大運河的改道并沒有使這一航線廢棄,依舊是一片船來船往的繁忙景象。
時至今日,經過考古專家的實測,下閘、中閘與上閘之間的閘室長度和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長安三閘”條記載“自下閘九十余步至中閘,又八十馀步至上閘”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也就是說,長安閘遺址及其航道與兩宋時期并無差別。
站在今天的長安閘遺址前,閘槽、金剛墻等遺跡清晰可見,“商賈不絕,晝夜喧沓”的景象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運河上的生命智慧
“許村,我們從許村過來的!長安,這里不就是長安嘛!……”昨天上午,大運河長安閘遺產展示館里,3D短片再現(xiàn)了大運河的漕運盛景,放暑假的孩子難掩“暢游運河”的興奮。
長安鎮(zhèn)、崇福鎮(zhèn)、石門鎮(zhèn)、王江涇鎮(zhèn)……大運河穿越嘉禾大地,潤澤了萬物,孕育了一個又一個枕水市鎮(zhèn)。歲月流轉,“篙尾亂若雨,檣竿束如堆”的景象漸漸堙沒于歷史長河中,那些古鎮(zhèn)依然在四季更迭中守護著大運河。
那些詩,那些橋,那些閘和壩,是大運河留下的輝煌印記。
作為運河畔的枕水古鎮(zhèn),長安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無不烙上了運河文化的深刻印記。
6月22日下午,當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時,這個沿河古鎮(zhèn)沸騰了,高懸的紅色橫幅傳遞著遺產點的喜悅,大運河長安閘遺產展示館里人頭攢動,“我們平時是每周二、四、六對外開放的,這次申遺成功后特地連續(xù)開放了4天,每天都有好幾百人專程趕來看一看。”
如今的長安鎮(zhèn)是省級小城市試點鎮(zhèn),“運河古鎮(zhèn)”的標牌訴說著其悠久的歷史。據(jù)記載,長安的建置早在唐代,唐貞觀五年(631年)設桑亭驛,后稱義亭驛,開元十一年(723年)設長安市;北宋《元豐九域志》里有“長安一鎮(zhèn)”的記載。
“壩北壩南河水平,客船爭纜水云腥。鄉(xiāng)音吳越不可辨,燈火滿船似落星。”船只是古時南方很主要的交通工具,而長安鎮(zhèn)因為扼守水陸交通咽喉,很快成為南北商賈匯集和遠近城鄉(xiāng)物資的交流集散地。
舊時長安,商業(yè)繁榮,街巷縱橫,商鋪林立。明清時,長安五市文明江浙:名列“江南三大米市”之一的米市,集散紗帶和絲帶的帶市,舊貨鋪林立的小市,以及物品繁多的菜市、水產集市。
歲月的長河里,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與江南水鄉(xiāng)的農耕蠶桑文化相互結合,孕育出了長安燈會、賽龍舟、皮影戲、龍船會、水龍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社會風情、民俗活動,并且滲透到長安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
交通的便捷、漕運的發(fā)展、商品的流通,流動的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商貿的活躍和發(fā)展,使沿河一帶形成和崛起了許多市鎮(zhèn)。崇福鎮(zhèn)、石門鎮(zhèn)、王江涇鎮(zhèn)……這些市鎮(zhèn)和長安鎮(zhèn)一樣,由運河而生,依運河而興,形成了發(fā)達的市鎮(zhèn)網絡體系,又與大運河一起推動著運河沿岸的繁榮。
運河畔的枕水古鎮(zhèn)
在運河邊漫步、在河埠頭浣衣、在河道里游泳、在樹蔭下垂釣……運河人家的平常生活,一次又一次被相機定格。
“船只到了壩前要排隊過壩,東西裝太多了還必須先卸貨,翻過了壩再重新把貨裝上船。拔船過壩自古以來是要收費的,你看那塊石碑就是清朝設立的新老兩壩示禁勒索碑……”1949年出生的朱明達家住長安鎮(zhèn)慶寧街,家門口就是流淌了千年的大運河,長安閘的歷史在長安鎮(zhèn)上口口相傳,熱心的老人當起了義務解說員,眉飛色舞地向外來者講述運河故事。
古鎮(zhèn)人鐘情于運河風光,每年夏天的傍晚時分,年輕人都愛跳進大運河游泳。年輕時的朱明達也是如此,現(xiàn)在他更愿意坐在大運河邊乘涼,搖著蒲扇和老鄰居們聊聊家常。
因為生長在大運河邊,對大運河有著莫名的親切,長安鎮(zhèn)上的年輕一輩也在守護“母親河”。
方林峰小時候常在大運河里和小伙伴一起戲水、摸螺螄,2011年的時候,愛好搜集地方文化史跡藏品的他給自己制訂了與大運河有關的計劃,“其中一個就是利用這些年所搜集的藏品出本書,讓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長安的運河文化,為大運河申報世遺盡力所能及的力量。”
“其實不止是我,幾年申遺下來,不少長安人成了‘土專家’。”在不少文化愛好者的幫助下,方林峰主編的《長安運河文化史籍資料》問世,在長安鎮(zhèn)乃至海寧市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因為對地方文化的熱愛和了解,方林峰經常被邀請到當?shù)氐闹行W校,走進課堂給孩子們講解大運河與長安的歷史。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zhàn)略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fā)展達成深度合作協(xié)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yè)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