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參加捐贈活動精神點,步老先生昨天特意去染了發(fā)
浙江在線杭州6月11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李回雄 陳培華 縣委報道組李剛) 闊別家鄉(xiāng)26年之后,6月8日,已屆81歲高齡的步鑫生重回嘉興海鹽定居。6月12日,步鑫生將向家鄉(xiāng)捐獻自己收藏的珍貴字畫、印石和全部證書、信件和生活用品。
海鹽,步鑫生曾在這里揚名,也曾在這里敗走。1988年,步鑫生黯然離去,他很長一段時間不愿回到這個生養(yǎng)他的地方。
“走南闖北久幾十年了,總覺得還是這里很親。”提起家鄉(xiāng),步鑫生桀驁的眼神里,閃過一絲溫柔。
“我瘦小的身軀依然承載著歷史責任感,希望這能為后人留下當年海鹽襯衫總廠改革的歷史見證。”提及步鑫生,自然繞不開他畢生堅持的改革信念。
海鹽襯衫總廠,總被他掛在嘴邊,也見證了步鑫生的沉浮。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企業(yè)家的歌》為題,用整版篇幅介紹了步鑫生大膽創(chuàng)新,堅持改革的事跡。
由步鑫生掌舵的海鹽襯衫總廠,這個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組織起來的小集體性質縫紉生產(chǎn)合作社,從一開始60多名職工,到1983年達600多人,兩年后達1000多人,企業(yè)利潤每年以50%幅度增長。
因為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步鑫生火了!媒體對他的報道鋪天蓋地,他被增選為全國政協(xié)“特邀委員”。1984年,短短兩個月,全國各地到海鹽襯衫總廠參觀人數(shù)達兩萬多人。
然而,僅僅四年,偶像卻突然墜落。
創(chuàng)辦年產(chǎn)30萬套西裝廠,是步鑫生人生的一個轉折。步鑫生回憶說,當時有些人希望他上西裝廠并達到相當規(guī)模,他抹不開面子,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很終上馬了年產(chǎn)30萬套的西裝生產(chǎn)線,18萬美元的預算也變成了80萬美元。
但是,1985年西裝流水線建好,此時國內“西裝熱”已經(jīng)過去,西裝根本賣不出去。新建的廠房、引進的流水線,沉重的資金壓力從此使企業(yè)喘息不定。
1988年1月,步鑫生被免職。
離開海鹽后,步鑫生先后到北京、遼寧盤錦、河北秦皇島等地創(chuàng)業(yè)。他憋著一股勁,“好企業(yè)請我,我不去,虧損企業(yè)我才去。”
2001年,步鑫生因病退出實業(yè)生涯,到上海定居。閑時,看看歷史書,練練書法,很愛寫“龍”字。“我從不臨帖,喜歡自成一套。”盡管已是耄耋之年,步鑫生似乎還在跟生活較勁。
今天,記者見到步鑫生時,老人因患病,顯得十分清瘦。他依然穿著年前自創(chuàng)的“步先生”牌襯衫,胸前的商標是一個“步”字。
只要提及改革兩字,鏡片后的一雙小眼睛,頓時明亮起來。
“歷史留給我們太多條條框框、清規(guī)戒律,總需要一個人去打破。”步鑫生說,當年他就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去沖破舊的觀念,打破舊的體制。
說起改革,步鑫生就收不住口。“當年我給大家講怎么打破大鍋飯。我說改革不能光靠紅頭文件,只要有利于國家、企業(yè),有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我們當廠長的就要敢于打破陳規(guī),不破不立。”
在步鑫生眼里,實干是改革很好的注腳。磨洋工?改!“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粗制濫造?改!“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飯碗”……當年步鑫生的這些做法似乎離經(jīng)叛道,但事實證明卻行之有效。
“對改革者,要寬容。”歲月的歷練,讓步鑫生多了一份從容。在他看來,創(chuàng)新改革的氛圍很重要,這個社會既要鼓勵人創(chuàng)新,也應容許人失敗。
在這位“剪開了企業(yè)改革帷幕”的老人看來,改革需要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需要頂層設計。他說,無論歷史怎樣變遷,時空如何變幻,堅持改革的精神永不過時。
公司轉讓網(wǎng)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zhàn)略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fā)展達成深度合作協(xié)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wǎng)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yè)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